台南物語....
「楠西故事」
楠西區舊屬茄拔社,位處大武壟盆地北邊,四週環山。因位於楠梓仙溪之西,所以,日本時代大正9(1920)年設楠西庄,正式使用「楠西」兩字,並設庄役場(公所),屬臺南州新化郡管轄。楠西區灣丘里梅嶺原稱香蕉山,日本時代引客家人來此種香蕉。日本時代日本政府從桃竹苗引人甚多勤奮的客家人到臺南亟需人力的地方,例如日本政府在探知梅嶺緯度、海拔、土壤適宜種香蕉後,自桃竹苗尤其是苗栗地區引入徐、羅、魏、楊、張等姓客家人來種香蕉,而使當地仍有甚多客家人。
其實,楠西區密枝實為最早客家籍漢人在該處密居。密枝里非常深入山區,由楠西街頭進入仍需在山環水繞中繞行很久才能達到其主要社區,一兩條主要街道幾家商店,在山谷中悠然獨處。在現代馬路開設之前,從嘉義大埔鄉進入應較容易,因此,從楠西街頭而言,密枝里實宜離群索居之處,所以,當地觀光簡介說其本稱為「密居」。可見,最早到的漢人並非鹿陶洋的客家人,而是密居於密枝里山中的客家人。此外,楠西客家人分鹿陶洋、油車口、東西煙與下煙、楠西庄四個系統,東西煙與下煙乃客家人所開的庄,因此,「煙」與竹崎鄉內埔仔的「緣」應同是客家人的地名稱謂。
現在,楠西可稱為水果的故鄉,盛產水果種類甚多,包括楊桃、芭樂都非常好,觀光景點亦多,具發展休閒觀光與高價蔬果產業的潛力,但近年人口大量外流,亟需我們特別關注。
許忠信--成功大學教授
- 學經歷: 劍橋大學經貿法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
立法委員、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成功大學兼任智慧財產權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