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物語....
歸仁故事
在荷蘭時代(1624-1661),歸仁區原為西拉雅族新港社的社域。今歸仁區歸仁里舊名即是「社內」,使用閩南語「社內」乃因荷時已引漢人來歸仁「舊社口」開墾種稻米或甘蔗。社內之南方爲此一「舊社口」之「舊社」,位在今日看東里「楊厝」庄東ㄧ帶,當時已發展稱「雙爿街」所以又被稱為「舊社街」。舊社街之所以被稱爲「舊」乃因爲荷蘭時代初期,原處安平(臺窩灣)與赤崁(今赤崁樓)一帶的新港社人一部分移居到「舊社」北邊,另外成立「後市仔」聚落,所以當時漢人將原來的社街稱爲「舊社街」以資區別。
歸仁里在鄭成功陳永華明鄭時期仍被稱為「社內」,其西部仍被稱為「後市仔」。此兩地當時為新港社人居地,依荷蘭時法令與明鄭時期法令,漢人不得擅入居住。因此明鄭時期奉命來看東里十三窯燒製磚瓦的陳姓與李姓工匠及其族人遂築屋於「社內與後市仔」及「舊社」之間,因磚瓦乃自家生產,所以,以磚瓦建屋,而相對於其四周漢人土民所住的土角厝與原住民所住的茅頂竹屋,對照性非常明顯,遂被稱為「紅瓦厝」地名,當時陳永華亦在大學此地設學校教導先民。
近年由於臺南府城都會發展擴展仁德與歸仁,在歸仁設高鐵站,所以歸仁區正轉形成科技城鎮。如何讓現代的科技跟過去歷史文化傳統,配合原有的人文風貌,發展科技文化城,形塑優質社區環境,這是台南市政府便成當前要務。
許忠信--成功大學教授
- 學經歷: 劍橋大學經貿法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
立法委員、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成功大學兼任智慧財產權法律顧問